莉拉(莎拉·弗里斯蒂 Sara Forestier 饰)是一个有着轻微口吃的女孩,这种生理缺陷给她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班上总是有不懂事的孩子喜欢模仿莉拉说话并且嘲笑她,因此渐渐地,莉拉缄口不言,越来越沉默。然而,莉拉拥有一颗聪慧的头脑,勤恳踏实的她总是能够在班上名列前茅。 一次偶然中,莉拉结识了名为阿莫(何杜安·阿迦南 Redouanne Harjane 饰)的男孩,阿莫是一名赛车手,靠着非法比赛来赚钱。和莉拉的寡言不同,阿莫非常喜欢说话,总是叽叽喳喳讲个不停,两个性格大相径庭的年轻人之间,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老师在莉拉的身上发现了杰出的写诗天赋,在老师的鼓励下,莉拉开始将自己不成句的短语创作成为诗句,发表在网络上,哪知道一炮而红,追随者众多。可她和阿莫之间的感情,却因此而越来越淡漠。
1946年的法兰克福,一群逃过纳粹大屠杀的犹太幸存者,梦想到美国重新展开生活。能言善道的大卫为此召集友人,准备趁此艰难时期,一展自己三寸不烂之舌的推销才华,狠狠海削德国人一笔。眼看资金即将筹足,光明未来也就在不远处,大卫却被怀疑是纳粹帮凶而被召去问讯调查,他把过去说得天花乱坠、天衣无缝,但一切究竟是为了摆脱嫌疑,还是掩饰阴影?德国名导山姆贾巴尔斯基继《洞里春光》后,又一部荒谬讽刺的社会喜剧。影片改编自德瑞小说家Michel Bergmann的作品,角色灵感源自作者亲友的亲身经历,深入刻划二战主题中鲜少被讨论的一群人──大屠杀过后仍居住在德国的犹太人们。面对战后人事全非的创伤,不悲情控诉,而豁达自嘲地以荒诞的德式幽默,回应难以被述说的辛酸历史。如果生活让人无法忍受,那么就用轻盈的谎言点缀它。
父亲在美珍小时候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留下母亲、大哥和她。一家三口表面和睦相处,但每个人心中都各有秘密。美珍在便利店卑微地工作,每日受经理的气,只能将心神寄托在交友软件上认识的男生;大哥生意不顺,与妻子分居,却在家人面前假装恩爱;母亲为家人劳心劳力,其实仍对多年前一件令丈夫离去的事感到内疚。人有悲欢离合,他们终会意识到,相聚一刻就是最大幸福。
诺邓是云南境内一座被历史遗忘的山村。自汉武帝开滇,这里因盛产优质的井盐而设郡县,成为茶马古道上贩盐的起点;经济的发达移民流通,祀孔设学,科名鼎盛,唐明盛世的很多地方还在茹毛饮血,诺邓却早已是商贾云集的通都大邑。近代工业文明让盐不再难得,世人不用再翻山越岭到此找盐,诺邓于是被冷落、遗弃,岁月的风尘给千年白族古村一层厚重的“包浆”,古代文明的灿烂在破败潦倒,满目创痍之中象耄耋老人讲述当年的风光……樱子是昆明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的白族姑娘,按助学支教合同的规定,毕业后来到偏僻的诺邓任教。她陷入艰苦简陋的生活……黄乃器是诺邓小学的老教师,他愤世疾俗性情古怪,对古文化如醉如痴。樱子的到来让他提前退了休,他与樱子存下深深的芥蒂。诺邓深山里的孩子生活贫困学业艰难,却恪守尊师重教,道德传家的淳朴民风。樱子渐渐被孩子的质朴情感俘虏,并被古村岁月掩埋下的璀璨文化积淀和处处鬼斧神工而感动……樱子开始用画作认识诺邓历史,她发现黄乃器得罪上下为的是文物保护和要办一个文化历史的展览……她还了解到黄乃器祖上进士嫡后,诗书传家,堪称滇中儒杰;其父黄子清桃李满天下,“学而优不仕”一生高风亮节,守身如兰;黄乃器愤世忌俗实为对世风日下的牢骚,性情古怪实为内心的扭曲,嗜古如痴实为一段切肤之痛……樱子慢慢被诺邓的神秘吸引,不知不觉忘却了清苦而融入了诺邓人的生活……樱子在戈阳的资助下帮黄乃器终于办起颇具规模的诺邓文化历史展览馆。这时,政府将斥巨资开发诺邓的文化旅游资源,占用搬迁,修缮古迹。诺邓小学不幸划入“迁、并、转”单位。始建于明,发祥于清,成熟于民国,坚持教育事业于建国以来;从古代青箱遗泽,复甲流芳,到如今清苦治学,普及教育,诺邓小学从不曾停滞懈怠;现在却要撤编并转,贫困学生要辍学,古学堂负着历史的辉煌就此消亡……诺邓师生为此悲愤不已……樱子彻夜不眠……黄子清老人就象诺邓古文化的涅磐,悄然辞世。黄乃器的悼词以巨大的悲痛倾诉老人的不朽与不幸,犹若诺邓古学堂的挽歌……樱子激奋创作出了表现诺邓师生文化操守的油画《守望者》……政府的决策者和专家,在诺邓文化历史展览馆陈设的洋洋大观中,被诺邓古学堂的史学价值所震撼……论证会上,专家学者一致决定拨款原址重建诺邓小学。樱子的油画《守望者》在欧洲艺术博览会上荣获大奖,她将荣誉献给了诺邓的全体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