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科学家们揭示了南极洲的一种生命形式,它打破了以前建立的科学的所有规则。这项研究提供了第一个有记录的证据,证明远在漂浮的南极冰架之下的海底有不可移动的海洋生物。这些静止的动物可能包括海绵,但就目前而言,它们被广泛归类为“固着生物”。
柏林常以一种富有亚文化的形象示人,西柏林的酷儿文化则是其中的重要一面。这里不仅有活跃的派对文化、性别的多样性,更产生了种独具特色的俱乐部。此外,同性恋博物馆、艾滋病援助组织和柏林电影节泰迪熊奖等各类与之相关的组织和活动纷纷在此建立阵地。事实上,酷儿文化在柏林的诞生与发展 并不顺利:1969年之前,同性恋会被政府抓捕和定罪。但西柏林的同志群体依然顽强存活,把这座城市发展成属于同志群体的大都市。七十年代末,西柏林迎来性自由、政治自由和社会融合的高潮时代;但辉煌之下,侵袭全球的艾滋病也让酷儿文化蒙上一层阴影。该片将镜头对准西柏林的同志群体,记录他们从二战后到柏林墙倒塌前的生活。包括政治活动家、俱乐部经营者、音乐家、时装设计师等各类群体描绘了种种历史事件的生动场面。影片同时也公开了罕见档案材料,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领略西柏林的历史与文化魅力。(小易甫字幕组)
暂无简介
记述了理查德·佐尔格 (1895-1944) 坎坷的一生,他是一名德裔苏联间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本纪录片揭露一群黑客如何藏身宁静德国观光小镇的冷战碉堡,在网络世界最黑暗的角落助纣为虐。
陪伴三名士兵,他们正试图借助马匹辅助心理治疗,帮助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重获新生。在传统医学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克劳迪娅·斯维尔切克用她的马匹填补了这一空白。
勇敢无畏的乌利·史戴克和丹尼·阿诺专攻高山,这次两人挑战瑞士阿尔卑斯山大北壁,比拼谁能创下最速纪录。
这部纪录片对希特勒掌权时期失去的自由进行了探讨,讲述 20 世纪 20 年代柏林一家光鲜亮丽的夜总会如何成为了酷儿群体的避风港。
这部精心制作的电影以分析的利刃剖析了第三帝国,描绘了希特勒不可思议的崛起、他对群体心理学的掌握以及他利用他人弱点的精湛技巧。
1934年,德国著名女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受邀拍摄了《意志的胜利》。影片由纳粹构思,第三帝国出资赞助,记录了纳粹巅峰时期的会议、集会和游行盛况。为配合拍摄,帝国提供无限制的经费,一百多人的摄制组,无数的聚光灯,十六名一流摄影师、三十台 摄影机、二十二辆配备司机的汽车和身着制服的机动警官,这庞大且豪华的摄制队伍加上里芬斯塔尔天才的创造力和美学理念,为影史奉上了一部最为完美也最受争议的杰作。《意志的胜利》被称为“最具权威性的宣传电影”,它荣获1935年威尼斯电影节和巴黎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年轻人用音乐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新认识、对父母的代际反抗,以及抗议东德的社会和政治氛围。在这部公路电影中,导演与不同乐队的乐迷和成员交谈,记录了20世纪80年代末东德音乐界的部分场景。影片介绍了Silly、Chicorée、Sandow和Feeling B等乐队(现为Rammstein乐队的吉他手Paul Landers和键盘手Christian "Flake" Lorenz)。